2010年9月5日 星期日

從紐西蘭大震 無人喪生 台灣學到什麼?

1.針對地質敏感地區進行詳細調查 並依 地質法公告!
2.針對位於敏感區之建築或公共建設  落實建築相關規範
3.請監察院 介入 政府相關部門 是否依法行政
4.天佑台灣!
以下資料供參
報載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張國震以橋墩舉例說,像是主筋加上橫向箍筋增加橋墩韌性,讓橋墩會彎但不會斷;或是採用隔震支承墊的隔震設計,在橋墩和橋的大梁間增加一層橡膠墊,減少晃動程度。
台灣科技大學營建系教授廖鴻鈞也表示,從前的橋梁工程在兩個橋墩間,直接放上簡單支撐梁,再一截一截接起來,遇到大地震,可能晃到掉落。新建橋梁工程則是在兩個簡支梁間再加裝鋼製的拉桿,當一個簡支梁掉落時,有另一個可以把它拉住,下一個再把上一個拉住,一體性會比較好,減少落橋機會。
交通部也因應新規範修正鐵公路橋梁的標準。但在既有國道的補強工程,僅完成中山高,耐震強度可達六級。國道三號等其他路段計畫還在經建會審查中,高公局評估基隆至竹南、新化至九如段,通車超過十年,需要優先補強。
建築物方面,劉俊秀則指說,台灣建築物特色是「短柱短梁」,最常見於學校,教室外面設計走廊蓋矮牆。一旦發生大地震,應力會集中在短柱,無法平均分散到所有的柱子,最後導致短柱斷裂。他說,建築界如今對短柱短梁特別檢討,如果無法避免,就在梁柱與牆壁的接頭處設置縫隙,或是填充特殊彈性物質,增加韌性避震。
不過,劉俊秀也說,台灣抗震係數提高,法規面進步許多,但台灣建築業蓋房子時心態比較馬虎,土木、結構、建築師、營造廠角色常常混淆,施工品質七折八扣,碰到強震是否可以像紐西蘭損失輕微,他沒有信心。

沒有留言: